唐山市应急管理局自2018年12月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减救灾和应急救援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以不断打造更良好的安全生产发展根基、更完备的灾害防治手段、更高效的救援保障、更坚实的基层应急基础、更过硬的应急管理队伍为目标,强化担当作为,开创了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2019年,市应急管理局成功承办了中国·唐山国际应急管理大会和全国首届应急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组织参加全国危化品及全民安全应急知识竞赛答题活动和全省“一路向前”网络竞赛答题活动,唐山市分别获得全国地级市第一名和全省第一名;被省政府评为全省依法行政优秀单位;2019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地震局表彰为全国地震系统先进集体。
一、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领域重大风险工作部署,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双控”机制建设,有效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截至2019年底,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较2010年减少598起,下降72.3%;死亡人数减少223人,下降66.8%。较大事故起数减少2起,下降50%。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事故起数减少19起,下降70.3%;死亡人数减少14人,下降52.79%。2020年1-8月份,工矿商贸行业实现了零事故、零死亡目标,创历史最佳。
(一)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覆盖。全市18个县(市)区、237个乡镇、285个重点县直部门、3673个重点村居全部建立了“五覆盖”责任体系,667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五落实五到位”责任体系。先后出台了《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唐山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持续深入开展了4轮安全生产承诺制建设,组织全市7752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承诺书。
(二)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攻坚成效显著。始终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成效显著。全市累计检查企业15万家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39.23万项,督促整改39.13万条,隐患整改合格率达到99.74%;对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实施警告4781次,没收违法所得、非法生产设备1296起;责令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1219家;暂扣或吊销有关许可证628个;关闭非法违法企业或网点1359家;落实行政拘留306人,移送追究刑事责任55人,行政处罚罚款1.35亿元。
(三)专业化监管、救援水平不断提升。每年争取市财政200万元专款,用于全市应急救援队伍设备维护更新、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费用保障。目前,全市已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4支,培养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6400多人,装备各种应急救援器材2.2万件(辆)。在全省率先装备了大型钻井提升机、300吨吊车、井下快速支护装备、30米蛇眼探测仪和生命体征探测仪等先进救援设备。加大安全科技支撑,督促引导全市煤矿、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冶金、涉氯涉氨及粉尘涉爆等2300多家企业投入科技兴安资金13.5亿余元。建立安全生产专家库,制定专家管理使用规定,每年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大型企业和中介机构聘请业务过硬、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专家充实专家队伍。目前,全市已有各行业专家319人,聘请专家5900多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专业化监管能力和水平。
(四)宣传培训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全市每年投入宣传教育经费5000多万元,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800多万份,受教育人员达2200多万人次。建立了541人的安全生产通讯员队伍和2456人的信息员队伍,与主流媒体建立合作机制。组织全市200余家社会传媒开展“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活动,每天播放广告片5千余次,发送字幕提示120万条(次)。创建国家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5家、省级13家、市级74家、县级37家,示范乡镇3家。组织“三项岗位”人员培训128.3万人次,督促企业开展三级教育培训500万人次。
二、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减救灾的重要指示为动力,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促提升,自然灾害防治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到显著提高。
(一)资金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市政府将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2019年,市本级共安排财政资金3.4亿元,用于支持防震救灾、防汛抗旱、气象服务、消防事业等各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防震减灾工作屡创佳绩。紧紧围绕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不断加大投入,稳步推进,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显著提升,防震减灾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将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目前已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46处,建设面积共计约617.2万平方米,可安置89万人紧急避险;按照“梯度推进,稳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创建了7个全国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大力开展“农村建筑工匠抗震技能培训”,累计培训7000人次。
(三)防汛抗旱措施落实到位。建立联合办公运行机制,统筹推进防汛抗旱组织协调工作。组织对水库尤其是小型水库、山洪灾害防治区、河道堤防、河道内村庄、蓄滞洪区等重点部位进行全覆盖隐患大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关键部位绝对安全。修订完善《唐山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重新界定各成员单位职能。加强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储存各类防汛物资二十多种,价值1380多万元,提前做好过期物资核销和更新补库工作。
(四)森林防灭火形势总体稳定。在全省率先建立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督促8个森林防灭火重点县(市)区全部建立了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刚性压实各级各部门防灭火责任,切实把森林防灭火措施落实到人头、山头、地头、坟头,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健全网格化管理,划定责任区、确定责任人,配齐防火设施设备。针对春冬季干燥、森林防火形势异常严峻的现状,成立工作专班和专项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明查暗访等形式,进行巡回督导检查,自机构改革以来,成功处置森林火险8起,全市森林防火形势总体稳定。
三、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唐山市应急管理局组建挂牌成立后,坚持“边组建、边应急,边完善”的思路,强力推进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工作,应急管理各项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一)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健全完善了重大事故灾难现场指挥协调机制,实现救援指挥规范化。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组织修订全市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尾矿库等生产安全事故灾难专项应急预案21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成立了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成立了防汛抗旱指挥部,有效防范应对森林火灾、洪涝等各类自然灾害。
(二)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更加全面。全市建有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73支,共计2215人;建有专业森林扑火队伍7支,共计1070人。其中市直1支共100人,分驻迁西和遵化。市消防支队建有地震、水域、山岳三支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灭火救援涉及高层建筑、地下、大空间、石化四类领域。另外,唐山军分区民兵登记在册2万人,可参加抗洪抢险、森林灭火、抗震救灾等抢险救援工作。
(三)应急救援演练更加贴近实战。近年来,多次联合开展了地震应急救援拉动实战演练、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演练及观摩活动和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冶金(焦化)应急救援技能竞赛等各项应急救援演练。2019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应急演练3600多场次。15.6万人次、1.2万多台装备参加了演练,投入经费4500多万元,检验了队伍快反能力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
主办单位:唐山市应急管理局
联系电话:0315-280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