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观游览 >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简介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唐山南湖生态风景区内,位于唐山市京山铁路东侧,唐胥路北侧,总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公园以机车车辆厂原有的铁轨为纵轴,以纪念大道为横轴,划分为遗址区、水区、碎石广场区和树林区四个区。园内除保留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山大地震遗址—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之外,还规划建设了纪念墙、纪念林、纪念广场、纪念水池、主题雕塑和地震博物馆等一大批纪念教育设施。建成以来,曾荣获“河北省十大公共建筑”、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首个国家防震减灾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等称号。

图片1.png

地震遗址

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建于1959年,现保存的遗迹是其南北走向的3跨厂房,建筑面积9072平方米。从北向南依次为5吨转炉2座,5吨电炉2座,修理、预热钢水包工地,机车主车架片造型工地。地震时,厂房处于宏观震中,烈度为11度,3跨厂房除部分中间立柱扭曲、倾斜外,四周墙柱全部倒塌,屋架落地。当时有夜班炼钢工人及辅助生产人员20人,11人震亡,3人重伤,40余台设备震毁或受损。厂房南侧的砖砌烟筒,原高35米,地震时断成三截,其余两节烟囱被直接嵌入现存的烟囱内,成套筒式结构,内外共有三层。

图片2.png

纪念广场

纪念广场占地3万平方米,地面由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铺成,可供上万人举行重大集会活动,是公园内供人们纪念亲人、凭吊逝者的一个重要场所。

图片3.png

纪念水池和纪念墙

广场正前方是纪念水池,占地3万平方米,广场左侧是地震纪念墙,由五组13面墙体组成,全长493米,每面墙高7.28米,代表7月28日,纪念墙距水面19.76米,代表1976年,预示着逝者与生者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人永远铭记1976年7月28日这个令唐山人悲恸的日子。纪念墙上,镌刻着唐山大地震24万罹难者同胞的名字。这些名单主要按照罹难者生前所在县、区或工作单位进行分组,他们名字有的一家几口排在一起,有的和同事、同学排在一起,还有一些年老者,由于全家震亡,且受地震时统计条件限制,无人能够回忆起他们的姓名,只能用“某某之母、某某之父”代替,一些刚出生的婴儿,还来不及起名字,就用“某某之子、某某之女”代替。走在这400多米、刻满罹难者姓名的纪念墙边,眼前仿佛浮现出那瓦砾成堆的悲惨景象,只有地震墙正前方的一池清水,才能使人们的情绪得到暂时的平静,水中一棵地震前的老泡桐树,默默地矗立在那里,用特殊的年轮记录下1976年这里发生的一切。旁边两根铁轨,由于地震的强烈颤动,严重扭曲变形,如今,它也静静地躺在水中,伸向远方,正像是所有唐山人脑海中那永远挥之不去的曲折记忆。

图片4.png

图片5.png

抗震救灾主题雕塑

纪念水池内规划建设一组长70米、宽20米、高11米的大型雕塑,雕塑采用石材和青铜质地,用写实的雕塑语言,描写当时唐山人民期盼救援、奋力自救的生动场面。

图片6.png

纪念林

在纪念墙的北侧正后方,是一片占地14万平方米的纪念林。主要用树表达生命和一种纪念意义,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关爱。

图片7.png

中国·唐山地震博物馆

紧邻纪念墙西侧的地上、地下各一层建筑,是中国·唐山地震博物馆纪念展厅和科普展厅,总建筑面积1万2千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地震主题展馆。

图片8.png

地震纪念展厅位于地下一层,于2009年建成,主要展示唐山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震后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壮举。包括序厅和劫难篇、救灾篇、自强篇、振兴篇、发展篇共六个部分。展览设计既突出了1976年的历史特色和唐山大工业文化背景,又本着体现历史性、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原则,加大文物、景观陈列力度,共展出照片近500幅,实物近300件,复原式景观4组,蜡像30余尊。走进展览空间,观众能身临其境的感受1976年唐山地震后的惨烈情景,与唐山人民共同经历抗震救灾和恢复生产的悲壮历程,深刻体会“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抗震精神的凝铸与升华,同时也为唐山由毁灭到重生,建成一座全国最坚固、最安全的生态城市,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飞速迈进而振奋鼓舞。

图片9.png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地震科普展馆以地震纪念展馆为依托,分为地上、地下各一层,布展面积7000多平方米,展厅包括序厅、地震科学展厅、地震活动观测展厅、地震灾害防御展厅、地震紧急救援展厅、美好未来、震动平台体验区七个部分,同时建有全息影院、地震模拟器、防灾体验教室等,科普展馆利用声、光、电等各种形式宣传和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展示国内观测预报地震的高科技手段,使参观者全面了解地震的成因、发震后的震级、震源深度、震中烈度等地震地理知识,真切感受地震模拟,接受科学应对地震灾害的教育,掌握逃生避险的自救互救方法,增强防震减灾的意识。

图片12.png

图片13.png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是在充分挖掘唐山的历史文脉和精神内涵的前提下建设的,通过符合审美要求的艺术创造,展现了唐山独特的人文精神和城市形象,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关爱、对科学的探寻、对历史的追忆,同时为人们提供了具有观赏、游憩、休闲和生态建设功能的城市空间单元和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公园建成并开放以来,多次完成清明节、7.28等重要时段和重要团体的接待任务,累计入园入馆参观人数已达500多万人次,参观团体上千个,习近平、温家宝、贾庆林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来园参观视察并献花祭奠。特别是2010年7月,习近平来园献花并参观了地震博物馆,临行前还特别指示:把地震遗址公园建设好,使用好,充分利用公园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普及防灾科普知识作出更大贡献。2016年7月28日,在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来到公园献花,并夸赞:你们(公园)的工作很有意义。